是我心言关山横槊

本只打算看文,最后却忍不住自己动笔的文笔废

真情与善意(一)谈《一世真》林殊

@擂文 


我很爱《一世真》里的林殊。

而这无关他与景琰的爱情。

爱林殊,是因为他这一个独立的灵魂,而不是依附于他与我爱的角色(景琰)的关系,不是因为他爱景琰或者景琰爱他。

多年以前第一遍读原著,我便爱上了林殊。由始至终,最爱的角色是林殊,而不是梅长苏。因为平庸却渴望不凡的我,太羡慕那般肆意张狂的青春和灿烂怒放的生命。

我一直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其实书中林殊的结局,也许不错。

英雄离世。传奇落幕。

有很多很多种可能。

可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可以是舍生取义名永留。

可以是惨遭横祸后人念。

张国荣在艺术事业的巅峰骤然一跃。

约翰列侬在音乐成就斐然之时枪声一响。

戛然而止的生命,徒留后人诸般缅怀。

可这些传奇深深留存在我们每一个心里。

少年英雄、才华横溢之人,最可悲的结局,其实是成长。泯然于众人的成长,身败名裂的蜕变。

如果汪精卫死在了他刺杀满清摄政王的那夜,他永远是烈士,何会后世史笔如刀。

如果拿破仑死在了远征俄国的前夕,他永远是那个一手缔造帝国的传奇,怎会晚年潦倒孤岛。

也许林殊也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他永远停留在最光芒万丈的十七岁。

永远是那个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传说。

他不会再有折戟沉沙的机会。

不会再有被世事变得面目全非的机会。不会变成依仗军权尸位素餐的军侯,也不会变成唯唯喏喏曲意逢迎的佞臣。

林殊的结局是悲剧的美。而我又暗自仰望着期盼着这种瑰丽而苍凉的美。纯粹的美,从未被世间的肮脏龌龊玷污。

大抵因为我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可是《一世真》里的林殊,让我如此震惊、爱重与景仰 —

因为我看到了。

看到一个长大了、成熟了的林殊,而他并未明珠蒙尘。

成长对他而言是何等苦楚。经年远征在外,挚友对面不识。昔日的亲人原来曾悬屠刀于他头顶,所守护的山河原来不曾珍惜他七万弟兄。

他学懂了掩饰情绪。

学懂了隐藏锋芒。

看透了人性丑恶。

他离沙场外的杀戮与权谋越来越近。

他迷茫,不甘,也无奈。

可他依然没有被岁月磨掉傲骨。

没有因目睹黑暗而同流合污。

他依然对山河尽忠,对挚友尽义。

此心不改。

此志不渝。

而这么一个成长了却依然没有失去自己的林殊,都有赖于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善意。

善意。这是我觉得最能概括《一世真》这篇同人作者的写作态度。

只要想想《一世真》故事的设定,有多容易被写成一个“渣攻不知真相下狂虐隐忍受最后剧情反转渣攻跪求原谅然后隐忍受欲拒还迎”的狗血篇章,我就很感恩。感恩这一个故事遇到了对笔下人物抱有善意的作者。

作者没有选择一条容易的说故事的道路。在她笔下:祁王,不是虚有其表最好尽快被景琰打败的对手。蔺晨,不是死心塌地要帮万人迷男主的助攻。庭生,不是一个因为童年卑贱就汲汲于权欲的小人。林殊,不是一个一有误会便决裂的渣攻。若是这样一篇狗血爽文,有多容易写,多容易取悦读者。

作者笔下人物,固然主要围绕着主角景琰。但是他们值得读者喜爱的,不仅仅是他们对景琰的关怀与爱惜,而是作者善意下塑造的,他们独立的人格与灵魂。

祁王的宽容不疑。

蔺晨的承君一诺。

庭生的知恩图报。

蒙挚的忠直不改。

还有林殊在经历了这么多以后,即便遍体鳞伤也依旧热烈跳动着的赤子之心。

真情,真心,是这些人物共同的标签。

对景琰,对所有人,对山河真情以待,真心相付。

超越前世今生的一世真情。

也正是我最喜欢这文的一点:真情与善意。

仅以此文,献给作者。

献给每一个在艰难困顿的成长中依然守着自己初心的人。

敬请期待下一篇:真情与善意(二)谈《一世真》祁王。(我怕我不写出来就坑了 — 祁王真的好难写。)

谢谢看到这里的你们。



评论(17)
热度(356)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是我心言关山横槊
Powered by LOFTER